干眼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视界充满爱 [复制链接]

1#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

90%的外界信息来自眼睛

今天

是世界视力日

世界视力日又称世界视觉日

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共同发起

旨在宣传视力的重要性

并倡导人们关爱眼睛,避免视力损伤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不少家长很困惑,孩子多久做一次视力检查合适,近视度数低可以不戴眼镜吗?

眼科疾病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健康问题之一。医院眼科门诊,7岁的童童正在进行视力检查。童童说,现在班里已经有同学戴上了眼镜,感觉那些同学每次写字都快趴到了本子上。

家长季女士说,现在的孩子们和电子产品的“亲密接触”,令家长有些担忧,“我们每天给孩子规定有半个小时可以看电子产品,怕她的眼睛会近视。”

近些年,近视患者低龄化趋势明显。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一旦戴上眼镜就摘不掉了,甚至越戴眼睛度数越高。医院副主任医师孙晓萍表示,这其中存在误区。

“戴不戴眼镜,近视都是始终存在的,很多家长这样认为,其实就是掩耳盗铃。而且青少年近视度数会逐渐增长,不戴眼镜孩子就看不清楚,眼睛就会很疲劳,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上学,也会影响学业。戴眼镜并不会加快近视度数的增长,佩戴适当了,还可以控制视力情况。”

医院副主任医师栾少明提醒大家,青少年时期的眼病多是用眼不科学造成的,家长和孩子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作为临床来讲,我们要求孩子三岁以上就应该定期检查,另外我们会告知孩子,不要长时间看近距离,要掌握一个度。按照近视指南来讲,看20分钟就要往远处六米以外眺望,哪怕是看20秒都是可以的。”

护眼误区

01

眼睛近视不严重,不用戴眼镜?

一些父母发现孩子眼睛近视,并且近视并不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想着不给孩子配眼睛,孩子的眼睛说不定还有可能恢复。

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孩子的眼睛真的近视,又不给孩子配眼睛的话,不仅会使得孩子的近视问题越来越严重,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02

孩子戴眼镜,会加重眼睛近视情况?

一些家长,在孩子眼睛近视后,给孩子配了眼镜,却可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近视度数每年都在增长,从而就认为戴眼镜导致孩子眼睛近视问题越来越严重。

殊不知,孩子近视度数增加,与佩戴眼镜无关,而可能是孩子没有正确用眼,导致眼睛疲劳加深,从而使得孩子眼睛近视越来越严重。

因此,当孩子眼睛近视,佩戴眼镜后,父母依旧需要监督孩子正确用眼,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03

孩子看不清了才需要检查视力?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上学之后学习用眼,才进行视力的检查。其实在3岁以后,孩子能够认识视力表并配合测视力,就可以进行初步的视力检查。医生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视力筛查,家长可购买标准视力表挂墙上在5米远处让孩子识别。在生活中,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眯眼、歪头、揉眼看东西,或近距离看电视等情况时,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眼健康机构进行检查。

04

手机防窥膜,贴了不伤眼?

防窥膜的原理,类似于生活中的百叶窗,通过角度的转变达到防窥的效果。角度稍微错一点,可能就看不清了。由于防窥膜阻挡了一部分手机屏幕的光线,看时间久了容易引起视疲劳。而且我们同时使用两个眼睛在看手机,可能一个眼睛光线比较好,另一个眼睛光线差一点,对眼睛来说,折光率不是太好,使用防窥屏对眼睛确实没有太大的好处。

05

手机护眼模式真的护眼?

手机上的护眼模式只是过滤了一部分有害的蓝光,让屏幕看上去不那么刺眼。但长时间使用手机对眼睛造成的伤害可不是护眼模式能抵挡的。

06

种睫毛不伤眼?

不管种睫毛还是粘假睫毛,都是要粘在睫毛根部的位置。睫毛根部是有毛囊的,而且在睫毛根部里面一点是我们的睑板腺,是分泌我们眼睛的润滑液的。有时候我们长麦粒肿,其实就是毛囊和睑板腺发炎了。种睫毛、粘假睫毛,包括画眼线,都会刺激到这个位置,第一是容易感染,第二是容易堵塞,可能都会产生疾病。偶尔种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眼睛有不适症状,最好还是少种。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方法保护眼睛呢?

⑴缓解眼疲劳的好办法:每隔一两个小时,往远方看十分钟;看书时应保持30cm距离,不在晃动的车厢、强光、弱光下看书。

⑵日常饮食营养均衡,摄入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限制油脂摄入量,少用或不用糖类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品,少吃酱菜等腌制食品。多吃菠菜、玉米、胡萝卜、西兰花等十字花科食物和各种色彩鲜艳的蔬果。

⑶所谓的网红眼药水,真的不能长期、频繁使用!如果眼睛干涩、疲劳,可以使用眼贴、加湿器等。

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及时检查近视度数并更换眼镜,定期做眼底检查。

⑸预防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及其它不良视觉刺激,户外活动时使用遮光用品:太阳伞、太阳帽、医用遮光眼镜。

记者:刘榕、张云帆

编辑:张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