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居易苦闷说眼病,刘禹锡给他做思想工作 [复制链接]

1#
专家详细介绍白癜风丸说明书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322968.html
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特别巧的是,两个人还是公元年同一年出生的,时人并称二人为“刘白”。白居易和刘禹锡的才学应当是伯仲之间,但性格却大相径庭。虽然二人都经历了不少的坎坷,但与刘禹锡遇到的那些,白居易遇到的真的算不得什么。也许正是由于受到了太多的磨难,使得刘禹锡显得更为“成熟”,总是透显出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乐观倔强性格。晚年时,白居易和刘禹锡有过一段近距离交往接触的时光,他们二人都住在同一个城市“洛阳”。有一次,白居易差人给刘禹锡送去了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咏老赠梦得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这里的“梦得”,指的是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这首诗从头到尾,显然流露出一种悲老落寞的无奈心理,但我在这里想说的是,白居易诗中提到了自己的“两个眼病”。“眼涩夜先卧”,这意思是说,因为眼睛酸涩难忍,没心思干别的事,到了晚上就早早睡下了。这个“涩”字,与“濇”是相通的,《说文解字》里说:“濇,不滑也。”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也说是“短而濇”的意思。拿到今天来说,眼睛“涩”,一般指的是有异物感,比较常见的眼病是干眼病和沙眼。“休看小字书”,这很明确指的是老花眼。人们常说,“眼睛花不花,四十七八。”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通常在45岁时便开始有老花眼了,但有远视的人会早一些,而有近视的人会晚一些。更何况白居易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显然看书会十分吃力了。也就是说,通过这首诗里白居易对自己的描述,至少可以肯定他有老花眼和干眼病或沙眼了。刘禹锡展诗细读后,不禁微然一笑,心知这位仁兄一定是心里又郁闷了。于是提笔回了一首《酬乐天咏老见示》,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至今仍常常被人们引用。刘禹锡的诗是这样写的:“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这首诗里,刘禹锡彰显了一位饱经磨难的哲学家眼光,谈了自己对年老的看法,是一种大格局的人生观。在这一点上,刘禹锡显然也要比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胜一筹。至于白居易的“休看小字书”郁闷情绪,也被他诙谐的“废书缘惜眼”一句轻松化解了:不看书可以保护眼睛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