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周一穴睛明 [复制链接]

1#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

01

穴位介绍

1.定位: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框内侧壁凹陷中;

2.特定穴属性:无;

3.功效:清热明目,通督活血;

4.主治:1.目赤肿痛,视物不清,近视,夜盲,色盲等眼部疾患;2.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3.心悸,怔忡;

5.穴名释义:本穴距离眼睛较近,能治各种眼部疾患,以复其光明,故称之为睛明穴;

6.操作注意:嘱病人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右手持针沿眼眶边缘缓慢进针,刺入0.3~0.5寸,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禁灸。

02

临床应用

①干眼症

干眼症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根据眼部受累的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患者的症状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眼红、畏光及视力模糊等。近年来我国干眼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向低龄化发展患病率为6.1%,占眼科患者的32.1%。

干眼症在祖国医学中称为“神水将枯”,属于“燥证”的范畴,是气郁化火、津液亏损、泪液减少以致目珠干燥失泽的眼病。现代医学主要采用人工泪液替代疗法,严重者可进行泪液替代性手术或保存泪液手术。

针灸临床多以滋阴生津、行气清火为治疗原则。取穴以眼周腧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眼周腧穴中睛明为首为手足太阳和足阳明之会。手太阳小肠经又与心经相表里,泻之可清心火泻血热,补之可补血养目;足太阳膀胱经和肾经表里补之可益肾明目;足阳明经多气多血属胃络脾可调补后天益气化血以养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故睛明有明目之功擅治目疾。睛明可与攒竹、太阳、四白共奏疏通局部气血、通络明目之效。

②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索变性萎缩,以视功能的损害为主要特征。由于发生病变后其组织结构受到破坏而使得其传导功能的恢复十分困难,甚至被认为不能恢复,而使得该病成为眼科疑难病之一。该病属于中医眼科“视瞻昏渺”、“青盲”等范畴。

大多数视神经萎缩患者并非视神经已不可逆性完全崩解、坏死,而是微循环障碍,轴浆流受阻,组织缺血,炎性渗出,再生、修复等一系列的病理过程,利用针刺有畅通循环,降低渗出,加速吸收,减少组织坏死等作用。经络运行全身的气血,在人体起着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的作用。《灵枢·口问篇》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于目而为之睛”。经脉周密的分布在眼的周围,为眼部输送气血,一旦经脉失调,就会引起眼病。眼科针刺疗法,是在辨明眼病的寒热虚实,辨明经络的部位后,选取适合的穴位,利用针刺治疗,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治疗眼病的目的。

③呃逆

呃逆一症,古称“哕”,多是由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情志不遂,正气亏虚而引起胃气上逆而致,症见喉间呃呃连声,不能自制。严重者持续数小时,甚至昼夜不停,影响进食、睡眠。睛明穴为手足太阳、足阳明胃经脉气相交之处,手太阳“循咽下膈,抵胃”,足阳明“循咽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为此针刺睛明穴可宣泄太阳、阳明经经气,宽胸利膈,和胃降逆,有很好的止呃效果。

03

参考文献

[1]赵吉平,李瑛.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7-78.

[2]高式国.高式国针灸穴名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06)0.

[3]魏立新,杨威,王宏才,张鸥,丁瑞庆,刘朝晖.针灸对干眼症泪液分泌影响的疗效评价[J].中国针灸,,30(09):-.

[4]陈泽秦.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74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05):-.

[5]王淑娟.睛明穴的应用体会[J].上海针灸杂志,,28(07):-.

“针灸知名专家白鹏教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