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技术推动干眼精准诊断与靶向治疗中山眼 [复制链接]

1#
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001/95866.html

《中华眼科杂志》(年2月第58卷第2期)“焦点论坛”专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袁进团队,发表名为《努力促进干眼的精准诊断》最新干眼诊疗动态文章。

袁进教授作为在角膜和眼表疾病诊断等领域具备深厚科研学术积淀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优秀医生、学者。此次带领团队成员邓宇晴、肖鹏,通过分析干眼精准诊断面临的挑战和瓶颈,梳理眼科诊断多种技术方法,进一步指出实现干眼精准诊断的努力方向和推荐策略,旨在为临床积极推动干眼的精准诊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文章观点摘要——

干眼精准诊断仍旧存在众多技术难点

相较于其他眼表疾病,干眼的致病危险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如何根据干眼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干眼诊疗的最终目标。

要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则是干眼的精准诊断。而目前干眼诊断的挑战在于,临床如何高效、正确进行干眼的病因诊断、亚型划分及严重程度判断。

其中,亚型划分方面,已有基于泪膜不同成分异常来定义亚型。并形成了以泪膜为导向的干眼治疗方案,体现了个性化治疗的趋势。但此亚型划分方法仅依靠现有的泪膜功能评估方法和影像检查技术,准确性和可解释性存在较大挑战。

干眼严重程度分级上,目前的分级方法更多依据泪膜稳定性和角膜染色的评分,存在主观性强、指标单一、量化不足等问题,更多依赖临床医师的个人经验,难以形成规范统一的治疗决策标准。

面对这些眼科诊疗难点,袁进教授团队进一步探索了不同诊断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有关干眼精准诊断的重点方向探究

与推荐技术、策略

未来干眼精准诊断的重要研究方向将包括,

1)对干眼传统的经典诊断技术改良及对其蕴含的生物信息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

2)新兴眼表影像学指标标准化分析及智能化解读

3)泪液成分高通量、全方位检测分析和对生物学指标的探索

影像学评估

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角膜、结膜染色范围和睑板腺腺体红外成像细节评估,眼微血管灌注地形图和血流速度的改变,角膜神经结构变化等,分析干眼的程度以及病因类型。

泪液靶向生物标志物检测

同时,借助实验室或商品化泪液组学检测试剂盒,进行泪液特定炎性反应标志物或组分检测,可获得干眼亚型诊断的强化证据。

泪液作为眼表的综合性生物分子库,为眼病甚至全身疾病生物学信息评估提供了“窗口”。针对泪液成分进行研究,目前已拓展出各种泪液特定蛋白因子的评估技术。其中,泪液α淋巴*素水平被证实与干眼眼表微环境免疫状态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被证实与干眼眼表损伤相关,目前两款蛋白因子均已有商品化即时检测试剂盒。

盛泽康华泪液POCT产品

此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诸多层次的复杂调控机制,并呈现不同的病理损伤和临床症状与体征。因此,面对干眼的复杂性和个体化治疗要求,开展多组学联合分析,将有助于明确不同层次的生物信息特征及其与干眼的关联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干眼精准诊疗。

袁进教授

袁进教授为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眼科中心创新诊疗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科技部“青年科学家”、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眼前段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亚洲干眼协会(ADES)创始会员。

《中华眼科杂志》创刊于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药卫生科技期刊。作为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医学相关领域内的科研成果、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创新让你更睛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