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电视剧里的叶天士原来真有其人,活了八 [复制链接]

1#

人们习惯上认为只有年龄大、胡子长的老医生才有高超的医术,这说明作医生要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之后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然而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叫叶天士的人,就是位胡子短的医生,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誉满江南了。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这得从他谦虚求教、广访名师说起。

叶天士的名字叫桂,字天士,号香岩,大约出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死于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叶天士的家乡在风景秀美的苏州,那里水陆交通发达,文化进步,出过不少名医,叶天士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有名的医生。叶天士白天和别的孩子一起上学,读四书五经,晚上就随父亲学医。由于家庭的熏陶,使他自幼就爱上了医学,每天耳濡目染,也学到不少医学知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可惜的是,叶天士十四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这不但使得叶天士没钱继续上学读书,而且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另外,失去这样一位好老师,对于他继续学医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叶天士为了把治病救人的本领真正学到手,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他先是拜父亲的一个学生为师,不久就超过了他。随后又到十几位医生家登门求教,他将每人的见解和经验都汇集起来,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几年以后,当叶天士十八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个能治很多种病的医生了。

正巧这年苏州瘟疫流行,死了许多人。有个“打更”的人,已经病得奄奄一息,别的医生看过之后都说没救了,但叶天士认为他那又*又白的浮肿身体是因为湿邪太盛造成的。于是为他开了个药方,才吃了两剂病就好了。由于叶天士在这次瘟疫流行中救了不少人,一时名声大振。

叶天士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丝毫也不骄傲,仍然虚心地向同行们学习。可是别人对他的态度却和以前不大一样了,因为大家都把他作为一个名医来看待,说话时既尊敬又客气,再想向别人请教时,总得不到满意的回答,这真使叶天士伤透了脑筋。

有一次,他得知山东有位刘医生很会扎针,非常想去登门求教,但又恐怕去了要碰钉子,因为谁也不会收名医作徒弟啊。恰巧刘医生的外甥有病,在山东一直没治好,专程到江南来找叶天士治病。叶天士认真地为他诊治,却从不收诊费,直到他的病好了,才向他讲了自己打算到山东去向他舅舅学医的事,希望他能帮忙。后来两人商定,叶天士用假名假姓,由这个病人带着去找他舅舅。

叶天士到山东拜刘医生为师以后,象其他学生一样认真地学习,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而且他眼快手勤,经常帮刘医生抄写病案,收拾针具,很受大家欢迎。一天,有人抬来一个满脸大汗、昏迷不醒的孕妇,病情十分严重。刘医生看过后推说不能治了,要家人快把病人拾回去。叶天士为救这母子两条人命,不得不施展自己的本领了。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断定这孕妇是因胎位不正,不能正常分娩而疼晕了过去。于是他赶紧给病人喂了些药,又在脐下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儿,传来呱呱的哭声,婴儿平安地出生了。大家惊奇不已,详细询问,最后才从刘医生的外甥口中探听到,这位勤快的年轻人就是远近闻名的叶天士。刘医生被他精诚求学的精神感动了,便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了他。

叶天士从山东回苏州的路上,在旅店里碰到一位进京赶考的举人,见他喝起水来无止无休,脸色潮红,知道此人必定是患了消渴病(即现在所说的糖尿病),就劝他不要进京了,还是快回家养病吧。谁知此人求功名心切,仍然坚持要进京赶考,叶天士一气之下对他说:“你连命都保不住,还争什么功名?你就是到了京城,也绝回不了苏州,我们是不会再见面了!”谁知半年后此人衣锦还乡,路过苏州时,特地来拜访叶天士,叶天士不禁大吃一惊,细细聊过,才知道这位举人在途中又遇到一位镇江的老和尚,这老和尚不但知道他患了什么病,而且还告诉他,口渴时不要喝水,只管吃梨,肚子饿了时,也要少吃饭,尽量吃梨,如此坚持一百天,或许能治好他的病。临别时老和尚又送给他一些丸药,这个举人按他的嘱咐一路服药吃梨,果然渐渐地脸也不红了,口也不渴了,顺利地参加了考试。这次来访叶天士,就是想告诉他:作医生不但要知道病人患的是什么病,更重要的是应该知道怎样治。

叶天士听完这一段讲述后不禁面红耳赤,深切感到自己的知识还太贫乏,于是又向他打听了老和尚的地址,准备到镇江去访师。

叶天士换了一身破旧衣服,化名张小三来到镇江,访到老和尚说明了来意,老和尚收留了他。叶天士每天起早摸黑,挑水、劈柴,抢着干活,老和尚非常喜欢他,出诊看病时也总要带他一起去,教会他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

有一天,有个两眼红肿的病人来庙里看病,老和尚外出未归,叶天士就仔细给他检查了病情,开了处方。因为看他两只脏手总是不断地揉眼睛,临走时又叮嘱他:“你这眼病虽然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不是什么大病,再吃几帖药就会好的。只是你这脚底下要生*疮,那可是要命的病呀!”病人一听,吓得连忙用手去摸自己的脚。叶天士接着对他说:“如果你能坚持七天,不断地用左手擦右脚心,再用右手擦左脚心,也许能免去这场大灾难。”这病人回家后果然每天用手不断地擦脚心,顾不得去揉眼睛了,再加上吃了叶天士开的药,几天后眼病就好了。老和尚知道了这件事,非常高兴,对叶天士说:“不错不错,你的本事比得上江南的叶天士了。你来镇江三年了,我的一点本事你也都学到了,可以回去了。”叶天士连忙跪下叩头谢恩,并把自己化名来访师学艺的详细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老和尚。

有一天,他的母亲病了,吃不下饭。叶天士提笔开方,总是犹豫不定,按病情来说,应该用*连,但母亲年纪实在太大了,怕受不住*连的苦寒药性,所以不知如何是好。仆人向他说,后街有个姓章的年轻医生讲,如果请他治这病,恐怕早就好了。叶天士一听大喜,连忙派人去请章医生来。原来这姓章的医生早就听人说叶天士每天在房中踱步,口中只念“*连”二字,知道叶天士是怕母亲年迈,不敢轻易投药。所以章医生一到叶家,提笔就在原来的药方上加了一味*连。叶母服药后,果然大见好转,再服几剂,病就全好了。此后叶天士逢人就讲:“章医生虽然年轻,但医术比我高明,你们可以找他看病。”可见叶天士是谦逊爱才的。

叶天士一生忙于为人治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著书立说。后来他的学生顾景文根据他平时的口述整理成《温证论治》一书。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叶天士的主要学术思想。他继承了明末医生吴有性《瘟疫论》的见解,进一步加以发挥,系统地概括为卫、气、营、血四字,表明疾病由浅入深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今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许多急性传染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叶天士活了八十岁,他给子孙留下的遗嘱是:当医生就一定要做个好医生,才能活人济世,否则就是用药物代替刀子去杀人!

叶天士的遗嘱,突出强调了医生要有责任感,要有高超精湛的医术,这对每一个立志要作医生的青年来说,都是有教育意义的。他谦逊好学虚心求教的美德,也同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